中文 EN

浙水新闻

1st Hydro News

现代化水利为诸暨经济社会保驾护航

日期:2013-08-26  来源:诸暨市水利水电局  作者:

分享到:

  7月以来,创60年记录的高温“炙烤”江浙大地,各地“喊渴”之声不绝于耳。然而,地处浙江中北的诸暨却能保持库水充盈、作物苍翠。全市除局部山区稍显旱情外,大部安然无恙。全市工农业生产,人民生活无异如常,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势头。
    越国古都,西施故里诸暨市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,2013年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排名第二。诸暨境内群山环抱,一条浦阳江纵贯南北,蜿蜒近百公里,东西七条支流呈叶脉状展开,它既是诸暨的“母亲河”,为诸暨腾飞注入养料;它又是诸暨的“心头患”,“三个日头喊皇天,一夜雷动路行舟”是旧诸暨洪旱灾害的真实写照。而今大旱之年不喊渴,即得益于科学指挥调度,更得益于近几年诸暨在水利建设上的大投入。近年来诸暨市以水利惠民为根本,以强化支撑保障为主线,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,大规模加强水利建设,大力度强化水利管理。全力推进“平安水利、民生水利、生态水利、农田水利”四大水利建设,按照《水利发展三年建设方案》中明确的三年总投入60.7亿元的要求,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兴修水利热潮。
    强壁垒,打造防洪骨干“生命线”
    巍巍诸山,淼淼暨水在养育诸暨人民的同时,亦不时带来洪涝灾害。因此,诸暨历届党委、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和命脉来抓。
    2012年是诸暨水利改革发展史上投入最大、发展最快、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。全年水利投资达到14亿元,比2011年增长281%。去年诸暨通过加快工程建设,强化责任落实,促进应急联动,众志成城战胜了第11号强台风“海葵”,切实保障了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    诸暨首先着力建设防洪骨干工程。诸暨市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工作首位。加大防洪抗旱工程投入,开展病险屋顶山塘整治、水库除险加固、重点堤防建设工程。
    诸暨市山塘水库数量居全省各县市首位,共有小型水库161座,山塘3730座。2010年开始实施病险屋顶山塘整治工程,计划通过三年分三批共整治病险屋顶山塘963座,截止2012年,已完成773座,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整治任务。病险屋顶山塘既消除了安全隐患,又为农业生产、农村饮用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障,促进新农村建设。诸暨市开展病险屋顶山塘整治的工作经验,得到了绍兴市政府的肯定,以参阅件形式推广全市各地。
    2012年诸暨市投资5500万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座;投资5.52亿元完成独流入海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6个,涉及67.67公里重点堤防工程。大力实施电排改造工程,2012年投资9400万元,推进大侣湖、三江口等11座电排改造,改造后排涝能力增加1倍多,电排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。全面启动永宁水库建设,强势推进移民拆迁安置工作,圆满完成562户移民拆迁,确保了永宁水库顺利开工。
    防灾减灾,构建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防汛三级联动同样重要。诸暨市认真落实防汛防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,市政府与各乡镇(街道)部门层层签订防汛防旱工作责任书,明确责任人员,并在当地报纸张榜公布。严格防汛值班制度,及时做到下情上报和上情下达。汛前全力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,防汛抢险队伍和防汛物资全面落实到位。2012年诸暨天气异常、降水偏多、汛情复杂,诸暨站全年累计降雨量1810毫米,比常年1435毫米偏多26%。尤其是6月17日入梅后,经历了3轮暴雨过程;8月6日至9日,又遭受了第11号强台风(海葵)袭击,降雨超过300毫米的有5个站。面对严峻的防汛防台形势,市四套班子领导亲临一线检查督促指导,各镇乡(街道)和防指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,水利部门协调落实、科学调度。提前做好安华、陈蔡、石壁等大中型水库预泄工作,即时处置个别险情和抢修水毁工程。镇村组建的440支基层抢险队伍及时响应即时联动,全力排除险情,有效提升了防汛基础能力。
    与此同时,诸暨着力增强三防科技实力。2012年完成市本级会商系统高清改造,共建立了主会场1个,分会场27个,会商系统覆盖到全市各镇(街道),实现了省、市、县、镇四级会商功能。建立山洪灾害预警工作平台、卫星云图系统更新改造、14个站点高清视频监视系统,将水雨情实时预警系统、卫星云图、台风消息等内容集成至防汛网。投入4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及遥测系统维护维修,水雨情信息全部进入各级防汛通信平台,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省、市、县三级共享,着力解决好信息传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“海葵”袭击时防汛防台会商系统和水文测报系统得到充分科学调度。2012年该市水雨情遥测信息准确率达100%。
    净甘泉,百万民众同饮“放心水”
    水是生命之源,解决百姓的安全饮水问题不容忽视。诸暨始终坚持因地制宜、先重后轻,着力优化重大水资源配置,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,努力让全市百姓喝上放心水。
    强制性推进水源保护。为确保市民饮上放心水、优质水,保护好陈蔡水库、石壁水库这两只大水缸,诸暨市自2006年起出台了《关于加快陈璜等地区发展的政策意见》,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,取消工业发展考核,引导欠发达乡镇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。设立生态保护补偿基金专户,每年市财政切出500万元,并逐年提高10%,专项扶持陈璜等地区发展。出台生态补偿政策,规定每年从自来水价中切出一部份资金用于生态工程建设。从2006年的80万/年提高到2012年的500万/年。2012年实行了对各大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居民93000人,按照50—80元/人标准直补到人。
    统筹式推进农村供水。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水资源,按照平原自来水、山区水库水、个别自取水的基本原则,统筹破解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难题,努力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。大力推进山区饮水工程建设,加大水库、塘坝扩容改造力度,2012年完成建设蓄水池24处,建拦水堰23条,高位蓄水池24只,铺设主管道长31550米,完成过滤消毒设施25处,解决改善7个镇乡17个行政村44305农民饮水安全。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,配套完善消毒和净化设备、供水管网建设,着力提升农村饮水水质。
    一体化推进城乡供水。从2010年起全面实施“自来水进村入户三年行动计划”,至2012年,累计投入工程资金5.47亿元,青山、征天水厂如期完工并实现通水,大西、五泄水厂及管网工程稳步推进,岭北、同山、马剑三镇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,提前完成了3年9万户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,20个镇街168个行政村30万村民受益。今年我们又提出实施自来水新三年行动计划,全市镇乡(街道)供水实现全覆盖,市政供水人口达到100万,为市民提供更优水质、更足水量、更广的受益面。
    清水质,提升河渠水网“修复力”
    水环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健康和未来。诸暨坚持以“清水工程三年计划”为抓手,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“一法一条例”,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,保持了全市水环境质量良好水平,局部区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。2012年出境水质达标率为75%,今年上半年出境水质均值达到了Ⅲ类水质要求,保持出境水质持续优于入境水质。
    诸暨构建城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管网,推进水环境保护。制定出台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,并在全省14个试点县(市)中第一个完成了《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》编制,系统性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。投入10多亿元建好污水处理网,先后建成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店口、枫桥、牌头、山下湖等镇级污水处理厂及300多公里城乡污水管网,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%以上。建好“户集、村收、镇运、市处理”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网,日处理能力达到800吨,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%。
    诸暨全面推进“清水工程”,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。深入推进“清水工程”、“四边三化”、“双清”等专项行动,采取截污、清淤、整治、保护等措施,建立和完善河道清淤、水面保洁、治污截污等长效管理机制,共完成26个重点河道建设和20条路侧河道整治工程,绿化面积近2万亩。以“保护母亲河”行动为抓手,坚持严管、勤查、重罚,全市51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全部关停;20家电镀企业关停整合成6家实施集中入园;熔铸企业从五年前的300多家整治规范并提升整合为15家。
在全市主要河道推行“河长制”管理,实施镇乡(街道)河流交界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,水质监测达标率全面提高。2012年度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绍兴市清水工程建设先进单位。
    诸暨同时强化“水土保持”,提升水环境修复力。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,大力推进生态自我修复,深入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治,对西岩溪等10条小流域开展水地流失治理,2012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.5平方公里。坚持违法轧洗砂“零容忍”,开展多次轧(洗)砂场专项整治,及时发展、制止、处置违法违规行为,先后关停非法轧(洗)砂场59只,目前全市仅剩2只规范轧(洗)砂场。
    保丰收,助推农业经济“稳高产”
    诸暨坚持把农田水利作为支撑保障发展的重要切入点,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利建设规划,加快农业“两区”水利设施建设,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和档次,切实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    诸暨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(市)建设为契机,出台《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着力推进一批小山塘、小堰坝、小水池、小泵站和小沟渠“五小水利工程”建设,加快推进灌溉水源、渠系改造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,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求。至今年年底,将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,达到60.94万亩;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.49万亩, 达到40.66万亩。围绕农业“两区”建设,加快建设灌区灌排工程配套,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,扩大管道输水和喷微灌面积,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农田旱涝保收、稳产高产,确保现代农业园区防洪排泄灌溉标准达到相应要求。2012年,我市均超额完成绍兴市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5项指标,其中山塘整治118座,完成计划的128%,5万亩以上重点中型灌区干支渠沟28.9公里,完成计划的180%,获得了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省级考核优秀。
    诸暨率先在全省出台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》,积极推行水利工程“管养分离”,逐步建立健全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管理保护体系。完善省补、市补、镇补的资金配套机制,2012年从市级财政中切出3000万元,用于水库、堤防、电排、涵闸等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和巡查管理,提升管护水平。坚持发扬传统,以加强扶持引导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——水利会为重点,全面夯实水利基层组织,切实提升水利会的生命力,不断提高水利基层组织管理经费支持、技术支持。从2010年开始,每年市财政拨款143万元,支付受益区湖民征收的水利经常费。水利员享受市财政全额拨款,水管站收支统一列入镇乡(街道)管理。当前,全市的51个湖畈水利会中,有管理人员92人。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培训,2012年我市有3名水利员被省水利厅授予“首席水利员”。当前我市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。
    “九桥联袂,晴空虹飞龙舞;一水穿城,浆声棹歌柳絮。堤岸砌石,千秋金汤;春波泛碧,几多风雨。”一首《暨阳赋》画出“清水绿山,骨奇神清”的暨阳城。在《水利发展三年建设计划》渐进收关之际,诸暨市已开始谋划《生态水利发展三年建设规划》,望生态绿意可尽续暨阳交融之美。目前《诸暨市生态水利发展三年建设规划纲要》(初稿)已基本完成,初步确定了“人水和谐,科学发展;保护为主,防治结合;统筹兼顾,突出重点;因地制宜,以点带面”的建设基本原则。确立了三年实现“一传承、二改善、三提升”的发展目标。诸暨市将充分把握机遇,既立足境内,亦加强联动,坚持治污与防灾双管齐下、有机结合,戮力建设“生态水利”,突出民生为先。加大江河治理力度,实施农田水利渠系畅通工程,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度。立志让诸暨成为江南水乡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。